您的位置: 首页 > 周易辞典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2022-12-20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元,亨,利牝(pin)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 吉。

白话: “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解读:“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元”特别是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

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利牡马之贞”,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牡马是母马,柔顺而健行,所 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君子有攸(所)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后,则会找到主人, 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

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 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后天八卦图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 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 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白话: 《象传》说:至广啊!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得以生成,它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它包容宽裕而广阔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舜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

解读: 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 各爻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交辞之后。

“至哉坤元”, “至”有微妙无比之意,在此译为至广,是为了配合地的属性.“坤元”,乾 与坤称“元”,有如父与母,代表原始的生命力。由此可知,《易经》在以乾为首时,并未忽略 要靠乾坤并建、阳与阴合作,才可充分说明万物生成变化之理。乾是“资始”,坤是“资生”, 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各有功能,不可或缺。我们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即出于类似观点。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母马

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正是与天相对应的地。像母马那样, 既能健行又至为柔顺,如此恒常坚持,就是它的“利贞”所在。换言之,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 种刚强。君子效法坤卦,随顺而行,但仍可“得常”。

“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各有其利。譬如,女子年轻时有众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众友 而与男子成亲,二者皆利。朱震说:“得君者,臣之庆;得亲者,子之庆;得夫者,妇之庆。庆 者,未有不离其朋类而得者也。”由此可知,乾与坤(阳与阴)的关系是可以应用在多重人际关 系上的。一般而言,阳主阴从,阳先阴后,阳为主动者,阴为受动者。坤卦以“安贞”为吉, 其故也在此。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传》说: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万物。

解读:《大象》是解说全卦的。坤卦由下坤上坤组成。它所代表的是地,而其性质则是顺。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相对于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是“厚德载物”。两者搭配,则过程与目的同时显现,而 君子的人生规划也十分清楚。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卦初六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这是因为霜是阴气开始凝结。循着此一规律发展下 去,就会出现坚冰。

解读: 坤卦第一爻是阴爻,称为“初六”,位居最下,有如人之足,所以用“履”字。霜是稀薄的碎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见微知著,可以判断将有坚冰。

程颐说:“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易经》常以阴爻比拟小人,可供 参考。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卦六二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白话: 六二: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活动,是直接产生而可以遍及四方。不必修习却无不有利,是因为大地之道广大无边。

解读:六二居下卦之中,又是阴爻居柔位,并且二是地位,所以是最足以代表全卦之爻。爻辞无异于对坤卦作为“地道”的描述。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天圆地方

古人认为天的运动是圆环状,地的运动是直线状,由此形成天圆地方的观念。孔颖达云: “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换言之,“直”是万物各自依其条件直接产生,只要条件成熟就自然出现了。能够如此,才会使万物遍及四方,由此 造成广大无边的大地现象。“地道光也"的“光"通“广"。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地道”是代表方正,“直方大”,君子在效法时,“直”代表真诚,“方”代表方正,“大” 代表包容。对内真诚而对外方正,互为表里,而根本态度则是包容。“习”是不必刻意修习或修治,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无不利”之意是无不有利(而不只是没有不利),如此文义较顺并且符合“地道”的性质。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卦六三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 六三:蕴涵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象传》说:蕴涵文采而可以正固,是要等待时机再作发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是因为智虑周延而远大。

解读: 六三进人人位,相较于天位而言,它代表了臣道。此外,六三处于下卦之上,必须待时而动。

此时虽有文采(亦即德行可观),也要正固守之,等待时机成熟。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或从王事,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的“或”字,代表可能性,这是配合六三的位置而言。如果真有这种机会, 也须“无成”,不谈功业,要将荣耀归于君王,如此才会“有终”。处于危疑变动之际,最需要 的就是“知光大也”。“光”字通“广”。

由全卦看来,六三已经形成一个单卦的坤,具有坤的基本德行,但是因为处于下卦,所以合而言之是“含章可贞”。其次,六三尚未形成完整的坤卦(无成),但是下卦已经走到终点(有终)。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卦六---4

六--4: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六--4:扎起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称誉。《象传》说:扎起口袋而没有灾难,是因为谨懊所以没有祸容。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解读:六--4开始进人上卦,处境危疑不安,最好加以收敛。“ 括囊”是不管才华如何杰出,也须扎起袋口,不要外露,像守口如瓶一般谨言慎行。

如此,自然可以“无咎”,但是相对的也不会有任何称誉。如果与乾卦的九三与九四对照, 可知处在三、四这二爻能做到“无咎”,就应该满意了。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卦六五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 六五: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象传》说: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是因为既有文采又居于中位。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解读: 六五是阴爻阳位,并且是中位。这时应该怎么办?“黄”是中色,依后代的五行之说,黄是土之色,并且为居中间(东为木,青色;南为火,红色;西为金,白色;北为水,黑色;中 为土,黄色),“裳”下身之衣(古代所谓衣裳是上衣下裳),所以译为衣裙,可谓完全符合坤卦角色,因此,称为元吉。元吉的美好程度最高超过大吉。

如果在此没有采取“黄裳”,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无异于以臣代君,以妇代夫,“元吉”可 能成为大凶。至于“文在中也”,则再度强调有文采而能守中的重要。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坤卦上六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白话:龙在郊野争战,它的血是青黄色的。《象传》说:龙在郊野争战,是因为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解读:上六是坤卦完成的一爻,此时六爻皆阴,阴气盛极,也可以称为龙。它与象征乾卦的龙在郊野(上六居六爻最外,有如在大地的边远地区)作战。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玄”为青,是天色;“黄”是地色。“血”是受伤之证,表示阴爻在让位之前的挣扎,出 现交接之际的玄黄混杂阶段。

乾卦上九爻辞说“亢”,坤卦上六象辞说“穷”,都在提醒我们上位是个结束,必须改弦更 张。只有变化才可能找到新的出路,也才可能让生命力持续发展。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 用在坤卦整体。适宜永久正固。《象传》 说:用在坤卦整体可以永久正固,是因为它是大的终局。

解读: “用六”有如乾卦的“用九”,是《易经》中仅有的两句附加象辞。由于坤卦六爻皆阴,就 以“用六”说明如何应用于全卦。由于坤卦本性柔顺,所以须由“永贞”而有利。

乾为始,坤为终。乾创始万物,坤接纳万物震下坤上复卦,犹如大地让一切安顿,把上天所造的一切都加以完成。为了扮演此一大的终局,则要靠“永贞”。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 时行。

白话: 《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静止,功能遍及四方。它随后而走才找到主人,但却有恒常法则;包容万物,且化育广大。坤卦的原理就是顺应吧,它顺承天体并且按照时序运行。

解读: 《文言传》只论乾坤二卦,无异于揭示纯阳与纯阴的性质、功能及启发。对于理解其余六十二卦的阴阳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阴阳鱼

《易经》有一套相对观,就是以阳表示动、刚、圆、开,以阴表示静、柔、方、合,但是 阳与阴并非截然二分,而是彼此相含,有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有阳眼,阳鱼有阴眼)。以 坤卦为例,它是至柔的(顺承天体),但活动却依然刚健(按时序进行而不曾中止).它是至静 的(宛如没有任何变动),但功能却遍及四方。在此,“德方”常被译为德行方正,这是联想到人的修养功夫,离本段主题稍远。

“承天而时行”一语中的“天”,是指天体或天体的运行法则(此时可称为天道)。在此若使 用“天道”一词,必须强调其自然义,否则“时行”二字失去对应。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白话:(初六)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吉庆留给后代;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灾祸留给后代。像臣子杀害国君,儿子杀害父亲这种大罪,其原因不是一天之内突然发生的, 而是长期逐渐累积形成的,只是由于没有及早辨明罢了。《易经》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 到来。”说的就是循着趋势发展的现象。

解读: 从人的性格养成,到社会各种现象,都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对于恶行要防微杜渐。等到出 现重大祸害,就来不及了。因此,要留意趋势与方向,早作防备。

“积善之家”一语,是由上述趋势观点来强调“积”的重要,并且以“必有”来下断语, 提醒人们多加注意。不过,所谓的善恶,若以家为单位,则每一个人作为行动主体与道德主体 的角色,将会显得模糊。一方面,长期下来,每一家的善恶在加加减减之下可能差不太多.另 一方面,后代子孙由于家有余庆或余殃,那么他个人的角色与责任如何界定呢?结果可能变成: 每一个人都须为祖先及子孙负责,却反而忘记了对自己负责才是人生的重点。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 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白话:(六二)直接产生,是说它的正确模式,遍及四方,是说它的适当表现。君子以严肃态度持守内心的真诚,以正当方式规范言行的表现。做到既严肃又正当,他的德行就不会孤单了。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这样就不会疑惑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解读: 由“直其正也,方其义也”一语,可知是到了《文言传》,才推衍出爻辞的道德意义。由直 接(直)与正确(正),推及严肃(敬)与内心真诚(直内);由四方(方)与适当(义),推及 正当(义)与规范言行(方外)。而“德不孤”即是“大”的效应。这种效应将会自动出现,所 以可以“不疑其所行”。

《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如果深思此语,可知其前提是人性向善,所以有德者 必定引发人心的支持。《论语·雍也》也记载孔子的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此 的“直,是指真诚而正直。可供参考。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白话:(六三)阴性角色虽有美好条件也要隐藏起来,以这种态度跟随君王做事,不敢成就什么功业。 这是地的法,妻的法则,臣的法则。地的法则并不成就什么,只是代替天去完成好的结局。

解读:古人的阴阳观念在此说得较为明确。属于阳性的有天、夫、君,阴性则有地、妻、臣。这 是相对而相成的想法,彼此相需而各有功能。此外,阴阳角色是多重而复杂的。譬如,一男子 为臣,则属阴;为夫,则属阳。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地道”的“无成”有三种可能:一、真正没有成就;二、有成就而不自居;三、不敢有 所成就(弗敢成)。在此《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还有第四种可能,就是它的成就是完成天所开始的工作,让一切顺利 终结。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白话: (六--4)天地之间变化不已,草木滋长茂盛。天地之间闭塞不通,贤人就会隐退。《易经》说: “扎起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称誉。”说的就是要谨慎啊。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解读: “天地变化”是指阴阳二气交感流通,连草木都茂盛,何况人世间?但是遇到“天地闭”, 万物凋零,闲人就应该隐遁,表示小心谨慎。

人的出处进退,要考量时势。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认为这 是最高明的圣人。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白话: (六五)君子采用黄的中色,表示他明白道理;坐在正确的位置上,表示他处世安稳;他内心蕴涵的美德,流通在身体的行动中,再展现于他所经营的事业上,这真是美德的极致啊。

解读: 坤地,六五为中,而黄色正是属地的中色,君子明白道理,由此可见六五居中为正,君子立身安稳。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美在其中”是含蓄之德,内在有源头活水,才会真诚而自动地,在扩及他的事业。古人以所 经营的为“事”,经营成功为“业“,”美之至也“一语,表示美德以实践出来最为理想。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 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白话: (上六)阴气受到阳气猜疑,必然发生争战。由于阴气猜测没有阳气存在,所以也称它为龙。 但是阴气未离开它的类别,亦即阴无法胜过阳,所以用流血来描写。至于玄黄(青黄)那是天地混杂的颜色。天是青色,地是黄色。

《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 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解读: 到了上六,六爻皆阴,阴气盛极震下坤上复卦,必然会受到相对的另一元素 ― 阳气 ― 的猜疑,因而发生争战。此时,阴气以为根本没有阳气,所以可以称之为龙。这是双龙争霸的局面。

不过,阴气毕竟仍是阴气震下坤上复卦,依其类别就无法胜过阳气,相斗的结果只能用“血”来描写。 换言之,极盛的阴气与蓄势待发的阳气,仍只是战个平手而已。“其血玄黄”一语,表示两败俱 伤。既然如此《易经》第二卦(图)卦坤为地坤,还是放弃独大的心态,让阴阳二气合作来演变后续的六十二卦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