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易经辞典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2024-01-24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易、易经、易传浅析!

中国人的思维课31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中国人的思维课,自2017年11月中旬开始,一晃30课讲完了。因为写作本无体系,想到哪是哪,大体上奔着华夏本源这个目标去的。华夏文化本源,以人为本,天地人一体,观察取象,思考教化,如此而已。而这些特质,基本都囊括在易里。

相对于中华民族具体的文化成就,如农耕文明,儒家,道家等,其源头都在易这里,都是可以通过易推演进化出来的。因此,从本源上来说,易是基本的哲学观以及思维方式,是统领中华文明的纲。纲目并举,蔚为大观,泽被后世。

因此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既然为思维课,就有必要讲清楚这个易。当然,该部分比较艰深,如果读者朋友们没有兴趣看下去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也可以先行忽略,过后再来看会有更大的体悟和收获。笔者计划分五部分,从易之渊源,易的思维体系,易的学术体系,易之流变,易之再造等方面开展对易的基本探讨。

从之前的课程中,读者朋友们也可能看出来了,笔者多方面吸取养分,尽量形成一家之言,并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带着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文明本源的各方面。所谓潜移默化有教无类,通俗易懂学以致用,大家都很忙,咱玩不起学术规范那套戏法,呵呵。当然,笔者所述除了故事外一般都有出处,如果写成论文,自然还是要遵循规范的,所以笔者的计划是分两步,通俗本即公众号所发内容,学术版另行组织。如果有幸得以出版,读者自会见到。

然笔者学易不久,所学浅陋,加之易之大者天地也,所述所见难免贻笑大方,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承担起文化复兴的文明本源这一重大课题。在易的天地里,笔者只敢自称为易学生,做一个幸福的易学生足矣。

1、易学考源

后世流传的易学,基本有三大来源,一是伏羲易,又称伏羲八卦、《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等;二是周易,即通俗所称的易经;三是孔易,孔子作《易传》,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称为《周易系辞》,当然是否是其本人所作尚有争议。遗憾的是,在周易成书并流行以后,连山易,归藏易尚不多见,其源头的伏羲易,就只能更多的存在于典籍中了。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记住这三个人吧)

伏羲易难以流转的原因,主要是时代太久远了,远的面目模糊。这就给疑古派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时代变了,但不变的是疑古派,这在任何时代都屡见不鲜。疑古实为褒今,然后托古改制,然后释儒立教,终究脱不了利益二字。易中天、高矮大紧、袁腾飞都是这类要被清算的货。这种不良习性,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伏羲易的发现和推演,进而利用。

伏羲易另外一个流传不广的原因,在于过于抽象,象数模型缺乏文字学理的注释和解读易经方园图的应用,理解和应用起来相对困难些。相对于周易、周易系辞的文理清晰,朗朗上口,即使不完全明白,也能大体上领悟其意思,如果能得名师指点,很快也能上手。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且周公、孔子等先贤确实都是不世出的文化大家,遣词造句那是登峰造极,经传中的几个简单字词的组合,都能难坏后世的学子。大家不防读读下面的成语就知道了,“潜龙勿用”、 “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不速之客、谦谦君子、无妄之灾、虎视眈眈、突如其来、洗心革面、匪夷所思等等。想不到吧,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处在《周易》,且仅出在经文部分,传文里就更多了。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易学有简易之说,就是要求做到简单易懂,易于传播和应用,所以我们记住的先贤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但是伏羲易做不到,除非读者有幸读到了本书的前三十课,先行了解了道德物形象符文化这八个字,知道象数模型的准确含义,不然的话,还是很容易把五行当做元素或者物质的,更别说掌握伏羲易了。这主要还是生活环境变了,时代变了,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2、易与易经,易传

不过从通常的使用惯例上,我们说伏羲易,易经即周易,易传即孔子所做之周易系辞。这个概念体系可以帮助我们还原易的本源,易为中心,为本体,这个是在伏羲这里完成的。通过前面的课程,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所谓伏羲易,就是以天地、阴阳为基础的,以北极星、太阳、土地为中心的,以八卦、浑天象等结构表示的整体符号体系,是描述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模拟系统。最终实现以人为中心,满足华夏族人生存繁衍需要的认识体系。

经,按照《说文解字》的定义,指的织。织者易经方园图的应用,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也就是说,在编织过程中,经线是先行排好,纬线在其上穿插,经线相对纬线是静止的、不动的。引申到文章上,经就是指不朽的,可以传万世的著作。而唯有正确的、终极的、普遍的道理才能成为经。

因此,经也可以理解为是阐述正确、终极智慧的著作,是对易理进行解释的文字。比如《道德经》、《易经》等都是经。当然《圣经》、《金刚经》等也是经,但是会不会又是翻译家给别人戴错了帽子呢?

而系辞呢?系,是一个动词,就是用绳子把东西拴到一起。辞,就是把这一切道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系辞就是把易、易经、易数、易理等等通过一套文字体系表达出来,形成完整的认识论体系。相对于易、易经而言,系辞等于是对经文的解读阐释。《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筮占。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王夫之在《周易内传》对于易、易经,系辞做了精彩的论证:“系云者,数以画生,积画而象成,象成而德著,德立而义起,义可喻而以辞达之,相与属系而不相离。故无数外之象,无象外之辞。辞者,即理数之藏也。”从道德物形象符文思维模型里,可以看出,大贤王夫之先从符号入手,通过数—象—德—义的演进关系,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维课。然后再由系辞,即文字解读入手,通过言辞、文字去表达上述这些概念。

笔者认为,王夫之作为后世最为重要的贤哲,试图把易学两大分支,即象数派和义理派合二为一,而且他基本成功了。在学术体系和逻辑自洽方面,确实是易学、儒学最后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又名王船山,他将传承自周敦颐、张载的湖湘文化发扬光大,并直接催生了清末救世思潮的高涨,其中走出了毛泽东思想。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所谓极阳生阴,此后,传统调零,儒学式微,华夏败落,可悲可叹!“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惜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声悲叹,没能唤醒犬儒纪晓岚,但唤出了一个陈寅恪,可惜天不假年;没能唤醒一跪不起的蒋中正,但唤出了一个毛主席,中华复兴在即。

现在我们知道了,易为源头为本体,周易为经文,周易系辞为经文解说,这个体系就完整了。而反观《圣经》,除了经文还一些散乱的注释,除了虚构的上帝以外,根本没有核心和本体。

就这个论断,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牛人说的话。在《史记》中,司马迁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讲的就是伏羲创易,当然,周易也是他先说的,呵呵。万世师表的孔子易经方园图的应用,曾经无限感慨的说:“假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而韦编三绝。韦编三绝就说孔子学习易学,非常用功,把书都用烂了。表达了孔子对易的极度崇拜。

《易经系辞》里,孔子讲了一段关于伏羲创易的雄辩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记住这些伟大的词吧,仰观俯察、象天法地、远近取象,神明之德,万物化生。“人文始祖”和“太昊”是伏羲独享、至高无上的尊号,在漫长中华文明史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文化传承与灭失

孔老夫子真是个好学生,所以才能得到老子的表扬和赞许,传给他的上古知识也是最多的。当然,当得知东周国图失火,孔子想说服老子献书的时候,还是被老子狠狠的嘲笑了一番,然后孔子老实了,老老实实的学习易理,终于大成。庄子据说是偷窥了老子的藏书并成就了老庄之道,墨子、鬼谷子等大牛只不过看了一眼那些古书,就能开门立派。可想而知,上古文明之丰厚深远,确实非我辈所能得其门而入了。

华夏文明重传承,教化,但是也容易因为人事及典籍的意外灭失等遭受重创。远的如西周崩溃,典籍散佚,不过这倒是成全了私学兴起、诸子百家。笔者翻读隋唐历史,知道了一次更为惨痛的典籍灭失之祸,就是隋炀帝凿通大运河后,计划建新都洛阳,提前将王室典籍打包送至洛阳,没想到被其表哥李渊取了天下,李渊命人将典籍重新打包运回长安的路上,船翻沉没,这可能是一次毁灭性的官学失传。所以,有唐一朝,除了诗歌,几乎没有更多的文化创造。

当然,对于中华文脉最为严重的损害,是满清犬儒。四库全书所载书目3500册,尚不到《永乐大典》的11095册的三分之一,且多所篡改修饰掩盖,面目全非了。这反过来成全了疑古派、成全了满遗袁腾飞等人的胡说八道而无据可查。

我们都知道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其实焚的更多是儒家的那些伪书假书,对于易的部分却未曾染指。笔者认为,如果把儒去掉,秦始皇烧的那些数理书、科学书、工程实践书,坑的那些工匠,才是真正的罪过。始皇没想到的是,过了2000年,就因为他的错误,导致其后人被人反复欺凌辱没,侵略就算了,就连我们的文化、科学也一并被人贬低嘲弄。不肖子孙所在皆是了,如张维迎等,如易中天等。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易、易经、易传浅析!中国人的思维课31序言:还是先讲易吧!

大秦兵器

其中青铜剑的含锡量均在18%-21%之间,已经接近现在中碳钢调质处理后的硬度。

如铜弩,各个弩机上的同一部件都可以互换。

再如青铜镞的头部是三棱形的,三个面和三个棱被加工成抛物线,基本相等。

对镞的三个面放大20倍,发现同一个镞的三个面误差小于0.15毫米,不同镞的误差,小于0.2毫米,这样的精度标准是很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