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易经辞典

易经:我国传统文化经典

2023-06-14

易经:我国传统文化经典

#以书之名#

《易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根基所在。

其思想理论的核心是以太极阴阳的“象思维”来解释宇宙的变化,以天象来说明人事,这是我国古代先民的大智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

因为借助于形象来表达天道能够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所谓“天垂象,圣人则之”,这是我们与天地沟通的方式,即通过自然的现象来类比复杂的人事并从中获得启发来指导生活实践,不得不说这是达到与天道合一的最佳途径。

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后辈子孙的我们,应该尽力去学习继承和探索发展《易经》中的智慧成果,以便更好的应对和适应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回归大道本源。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历代被尊为群经之首。它不仅仅只是一部占筮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易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出现文字以来最早的文献。它由人文始祖伏羲所创,经历了周文王、周公、孔子这四位圣人之手,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易经》被孔子、老子等古代大德先贤推崇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

说起传统文化,我们自然都会想到道、儒、释三家。这三家的文化充满智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璀璨明珠。

三家文化当中,道教源于道家,道家始于老子;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佛教则发源于古印度,在战国后期才传入中土,入乡随俗,后来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形成了与印度原初并不完全相同的佛教,因此,我们要对他们充满敬意。

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老子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80年;孔子则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悉达多王子,出生于大约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悉达多王子的尊称,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

由此看来,这三家的创始人,距今大约都在2500年前左右,我们中华文明最常用的一句话即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就说明,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不可能是我们中华文化5000年文明的源头。

在老子与孔子的时代,人们继承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呢?佛教入乡随俗跟从的中华文化又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开创了中华文明?

关于这几个问题,历史上早就有定论,是伏羲创易肇始了中华文明,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就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以在老子与孔子的时代,人们继承的都是易的思想。

所以说,《易》才被尊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从“易”萌生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今天。像易这样生命力旺盛的文化,在整个人类文明当中,绝无仅有。所以,创易的伏羲,才被尊为人文始祖。

在道家中道家思想的本源就是《易》,道家将《易》的思想更加完善。

最初《易》的思想,多数是用来阐述天地万物上,而后来的道家,更是将易阐述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完善了《易》的思想。

《道德经》,讲的其实就是“道”的问题,而道的根本则在于阴阳,这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阴阳思想,则始于伏羲画卦,创于一画开天,画卦定义了阴阳,伏羲才是“阴阳”思想的开山鼻祖,伏羲画卦标志着《易》的创立。

在《史记》中,司马迁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讲的就是伏羲创易。

在儒家中对儒家来说,易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儒学六经包括着:《易》、《诗》、《书》、《礼》、《乐》、《春秋》,而《易》则排在第一位。

所以,历代公认,易,是儒学的源泉与核心。可以说,没有了“易”这块智慧的基石,道、儒就成了建在沙滩上的大厦,飘在空中的楼阁。

万世师表的孔子,自己说:“假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而“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学习《易经》,非常用功,把书都用烂了。这表达了孔子对“易”的极度崇拜。孔子对于我们后人的贡献不止是创立了儒家思想,他更完善了《易经》这部著作。

《易经系辞》里面,孔子专门有一段关于伏羲创易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易经的智慧5,孔子在告诉我们,伏羲是我们远古的先贤,接受供奉已经很久很久了,普天下的人们都爱戴他,他是我们最早的首领。

孔子说:伏羲创易的时候,观察天体现象,体悟宇宙运行的规律;低头俯瞰大地,思考地理山川形成的原因,他还观察鸟兽身上的纹路,研究不同地域的生物特征,悟出了万物万事的运行奥妙,建立了流传至今的伟大易学。

孔子赞美这个智慧:“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意思是说“易经”这个智慧可以获得神明才有的能力,掌握了它就可以通晓万物的运行变化。

我们今天看孔子是圣人、是万世师表,但是通过孔子的记载,我们知道,在孔子的眼中,最伟大的先人是伏羲,伏羲是孔子心目中的至圣。所以儒家重要典籍《左传》称伏羲为“太昊伏羲氏”。

在中华文明史上,杰出的人物,被赋予圣人如:孔子,亚圣如:孟子,贤人如:竹林七贤乃至于神仙如:

老子,被道教称为太上老君,但是唯一被尊为人文始祖、被誉为与日月同辉的,唯有伏羲。

“人文始祖”和“太昊”是伏羲的独享,是至高无上的尊号,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伏羲创易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一个伟大智慧的诞生,也标志着一个文明的诞生。

再说释家,大家都知道,释家即是佛教,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好,不仅继承了佛教的传统,而且还发展出了禅宗,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佛教在印度本土已经是非主流的宗教了。

这就像一粒种子,在一块土壤当中生存的很困难,而在另一块土地上却生根开花、枝繁叶茂,这就说明了一粒好的种子更需要在博大的土地上来滋养,也说明了中华文明对佛教的发展、乃至于生存,都具有独特的意义,这更加说明了,我们中国就是一片精神土壤肥沃的土地。

、《易经》博大精深,中华汉语中有二百多条成语,都是来源于《易经》,这些成语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今天分享其中的十个成语,一起感悟古人的智慧。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上》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泉。

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阴和一个阳,加起来就是道,而是说万事万物的里面都有阴和阳,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不可分开,阴阳互相激荡,互相作用,就衍生出万事万物,千变万化易经: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这个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就叫道。

自强不息。——《易经.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要像天地运行一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但《易经》所隐藏的智慧,并不仅仅如此。有道是“弓满弦易断”,一个人如果始终自强不息,保持刚健,迟早有一天会垮掉的。

所以在时机还不成熟易经的智慧5,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就应该学习一下坤卦,像大地一样,无声无息,逆来顺受,保持低调,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才是《易经》的根本智慧。

厚德载物。——《易经.坤卦》

君子在自强不息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德行,要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却默默无闻,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怨天尤人,这样才能承载万物。

否则,光知道自强不息,一直往前冲,却不知道培养自己的德行,即使做的事业再大,也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基础,随时可能崩塌。

群龙无首。——《易经.乾卦》

群龙无首,原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褒义词。《易经.乾卦》用九爻辞上说:“群龙无首,吉”。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家都是平等的,凭什么你就要当首领呢?

一旦引起权力纷争,这就不吉了。如果大家各安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谁也不去争当首领,这样就吉祥了,就和谐了。

潜龙勿用。——《易经.乾卦》

潜龙勿用,不是说不用,否则直接说潜龙不用就可以了。这个“勿”字非常妙,假如你是条潜龙,很有潜在的能力,各方面都准备得很充分,本来是可以用了。

但是为了整体安全,为了不节外生枝,还是不要轻易表现出来,不要太盲目,要保持低调,先看清局势,看准时机,再表现也不迟。

否极泰来。——《易经.否卦》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顺境和逆境,总是相伴而来,否中有泰,泰中有否,片刻之中都可能互相转化。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逆境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在逆境中不能坚守道德操守,禁不住财色名利的诱惑而变坏。逆境既然无法躲避,就不必太恐惧,要学会面对现实,步步为营,终会否极泰来。

刚柔相济。——《易经.系辞上》

刚就是阳,柔就是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和合才是最佳状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处理问题易经的智慧5,都不能太阳刚或者太阴柔,不能只注重一面,应该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把阳刚和阴柔调节到恰到好处,不偏执,不过激,才能和谐。

蒙以养正。——《易经.蒙卦》

《易经.蒙卦》讲的就是古人的教育观念。蒙以养正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孩刚出生时,像一张白纸,还处于蒙昧状态,必须加以启蒙引领,让他从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德行的根基,才能培养出圣贤人才。

所以古人是很重视启蒙教育的,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小时候不扎好根,等长大后再想补救,就很难了,即使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也未必就能成功。

谦谦君子。——《易经.谦卦》

谦虚是一种美德,一个人谦虚一时容易,言语谦虚也很容易做到,但是要发自内心地,持续保持谦虚的态度,将谦虚作为一个人一生的修养,就很难了。

能够保持谦卑的态度约束自己,又能让相处的人感觉很和谐,很愉快,这就是谦谦君子。

三阳开泰。——《易经.泰卦》

泰卦是乾下坤上,下面是三个阳爻,“阳”就是代表君子,“三”不是具体数字,而是代表多个。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要有多个阳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才能开创出一个天下太平的局面,这就是三阳开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要像天地运行一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但《易经》所隐藏的智慧,并不仅仅如此,还涵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

现实生活中,每个生命都需要学习《易经》的智慧,如果可以什么时间开始都不晚,来看看《易经》对我们还有哪些帮助吧。

从春秋到民国为止,几乎您能说出来的历史人物,他们都非常精通《易经》,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应该算是孔子了。孔子被历代帝王尊为至圣先师,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据记载,孔子是从五十岁开始读《易经》五十岁,我们有些人已经准备安享晚年了,可是孔子才开始学习《易经》。

那学习《易经》后,孔子带来哪些改变呢?孔子说自己从五十开始学习《易经》,然后就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了,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唯一的评价。

那么,有的人说了,孔子是圣人,所以读《易经》有用处,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想过个平常平凡的日子,也需要学习《易经》吗?当然需要。为什么?

因为过日子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婆媳问题、孩子教育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给您带来的压力等等,要解决好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有时候问题会集中而至呢?解决的好,您就活在幸福之中;解决的不好,您就活在水火之中。

那《易经》这本书能给您带来什么作用?假如,把人类比作智能手机,《易经》就像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决定着手机的科技高度。

您知道美国打压华为公司的手段是什么?就是对华为停止供应手机电脑的操作系统。华为公司已经准备为他们的产品更换自己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您是不是要考虑把自己的操作系统更换升级呢?

那有人会问操作系统有很多,为什么是《易经》?理由有三点:

首先,学习《易经》给了我们厚重的生命。

明朝有个举人叫来知德,几次参加会试没有成功,于是放弃考试,专心研究学问。经历三十年,完成《周易集注》一书,是孔子之后研究《易经》的集大成者之一,明朝万历皇帝授予官职,他辞官不做,皇帝批准为他建立牌坊。

去世之后,皇帝又批准建立祠堂,而且亲自书写一个匾额叫做“崛起真儒”,一直到现在,他的学术思想仍然被海内外的人们研究,为我们学习《易经》打开一扇窗。

假如他做官的话,也许可以做个好官,但是世间却少一部解读《易经》的精华,人们的心中也因此少了一线光明。对于来知德而言,考试虽然不中,但生命依然庄严和厚重。

今天的丰富物质可以让每个人像皇帝一样生活,然而很多人却活成了乞丐。为什么?因为您不知道生命可以庄严的活着。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流传很广,也感动了无数生命。然而,如果您有片刻“苟且”,就不会有半句诗歌和一米的远方,生活需要庄严的活着,生活需要厚重的存在。

其次,《易经》让我们被动的生活变得更加主动。

王阳明的人生可以讲一波三折。

高官家庭出身,有官职,有才华,有正义,却因为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而得罪了当时朝廷总管刘瑾,他的生命瞬间跌进了至暗谷底。

首先是被抓进监狱打到半死,然后扯了官职,安排去贵州龙场驿站任职站长,类似于现在招待所所长。

这仅是刘瑾明面上的安排,因为他的父亲与刘瑾同朝为官,而且官居高位,所以刘瑾不敢直接下手杀死,于是暗地里派了杀手去刺杀,结果他骗过杀手,躲过追杀。

王阳明到了龙场之后才发现,原来被杀死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归宿。因为,龙场不太适合人类长期居住,何况他是一个高官子弟呢?!

空气里充满着毒瘴,毒蛇猛兽肆意出入,甚至连睡觉的地方也会漏雨。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对于一个高干子弟的他也许是人生第一次亲自动手。

劳动之余,就学习《易经》,突然,雨淅淅沥沥的飘落下来,直到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他才意识到要找个地方避雨,经过几番周折,才找到仅能容纳一人避雨的地方。

后来,他发现这个地方不仅能避雨,而且安静,利于学习,于是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为“玩易窝”。

有一天,他豁然开朗,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天地的大道。随着刘瑾的倒台,他也离开了龙场,开始生命的下半场。

在生命的后半段,他的表现用奇迹来形容绝不为过,在没有士兵的情况下阻止了宁王叛乱的步伐,最后生擒了宁王;写几封书信就可以平定农民起义;甚至躺在担架上就把广西少数民族起义搞定。

如果说龙场悟道之前的王阳明是意气风发的,那么龙场悟道之后的王阳明则是庄严光明的。也许没有龙场悟道,王守仁这个名字不可能被写进《明史》。

再次,《易经》可以为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不断降压。

曾国藩在为父亲守孝时期,因为事业上受到挫折而心情异常郁闷,内心的压力极大。这个压力有来自朝廷的,更有同僚之间因为排挤而相互拆台的,处处施展不得,而且身受病痛的折磨。

在老家的日子,经常因为自己火爆的脾气与自己的弟弟和弟媳争吵易经: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而且失眠多梦,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曾国藩在家书里,就这段经历深刻检讨自己。

期间也看过医生,吃过药,收效甚微,百般无奈,他重新拿起了自己读了近20年的圣贤书,内心顿觉有丝丝清凉,因为现在阅读和以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以前读书是为了科考,为了博取功名,而现在阅读是为了解决生命困惑。

曾国藩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为此他吃了无数的苦头。当他读到《易经损卦》时,孔子告诉他:君子要惩忿窒欲。从此他“制怒”当作养生的第一条准则,穷其一生没有改变,而且作为家规在其家族中传承。

两年之后再度出山的曾国藩脱胎换骨,内心从容安定,宽裕大度,亲自去拜访当年曾经有过节的任何一个同僚,获得了他们谅解,争取到同僚对自己事业的支持。

随着曾国藩的变化,整个湘军队伍也整体提升,在与太平天国战斗中,慢慢地掌握了主动权,最后攻克南京,彻底平息了太平天国起义。

当下的处境,压力不仅是成年人头顶的巨石,同时也像冰冷的寒气一样笼罩着中小学生和大龄青年,老年人头上,成为了社会问题。

因压力而产生的家庭悲剧、教育悲剧几乎每年都有,压力是从您的内心产生的,外界对您的帮助微乎其微,您需要从内心解除,因此学习《易经》就是一个很有用的方式之一,可惜我现在连的皮毛还没有触及呢!

可是一个圣人,历代帝王的老师,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尚且如此努力地学习《易经》,我想努力去学习去探究去传承,争取掌握其精髓,可有高人指点迷津,敬请留言,叩谢!!!

相关文章